最早將停車誘導系統定義為:以多級信息發布為載體,提供停車場或停車庫的位置、車位空滿等信息,指引駕駛員停車的系統,英文為Parking Guidance and Information Gystem,簡稱“PGIS”。但是,隨著停車行業的不斷發展和需要,停車誘導系統被賦予了更多更具體的內容,筆者將停車誘導系統重新定義為:為促進停車場的高效運轉、停車位的有效利用、改善周邊道路交通,進一步方便車主停車和管理方管理,在一定區域內通過多種終端向車主提供停車場的位置、車位使用狀況、路線、道路交通狀況等及時信息,誘導駕駛員最高效地找到停車場或停車位的智能停車誘導系統。
上個世紀60年代末期,國外便已經開始對停車誘導系統進行研究,而世界上第一個停車誘導系統早在1971年德國的亞琛市便已經出現,后來這項技術逐漸傳播到英國、法國、意大利等其他歐洲國家,并且技術水平不斷提升。在亞洲國家中,日本成為最早實現該項技術的國家,到1995年之前,日本就已經有超過40個區/市成功應用停車誘導系統。
我國停車誘導系統起步相對較晚,這主要取決于國內汽車產業的發展狀況。1978年,我國民用汽車保有量僅僅只有135.84萬,停車誘導系統需求還未展現出來。改革開放以后,我國經濟實力快速增長,汽車產業發展迅速,截至2013年6月底,全國機動車總保有量達1.2億輛(如下圖),城市主干道交通面臨嚴峻的挑戰,停車誘導系統的需求日益凸顯。
2008—2013年全國汽車保有量(單位:萬輛) |
|||||
時間 |
2008年底 |
2009年底 |
2010年底 |
2011年底 |
2013上半年 |
數量 |
5099.61 |
6280.61 |
7801.83 |
9356.32 |
12000 |
(表:2008—2013年全國汽車保有量增長情況表)
【文章來源自:www.aliyundjq.cn,轉帖請注明出處!】